品牌视觉

品牌文化,视觉设计

作品浏览

人类所获得的信息近80%来自视觉,"让视觉说话!"是品牌传播策划设计者共同的努力目标。有人统计说每投入在品牌形象设计上1美元,所获得的收益则会是227美元。

视觉张力,创意盛宴


品牌设计必须有创新,发掘企业独特的文化观念,设计不同凡响的视觉元素,运用新颖别致的实施手段,立足于企业的现实条件,按照品牌定位的目标市场和品牌形象的传播要求来进行。


创作历程

如果把品牌理解成一座冰山。品牌所属的文化制度、员工行为、核心技术、营销方式等要素是构成这座冰山的主体,尽管隐于水下,却是品牌发展最强有力的支撑与原动力。

i80
文化背景梳理,应用需求发掘

品牌内涵是文化塑造,建立文化内涵才能树立品牌形象,有什么样的文化背景就会有什么样的公众形象。

了解更多
i80
创意构思聚焦,文化内涵发散

创意思想需要符合文化内涵和品牌诉求,要配合品牌战略进行思考和发散,包含品牌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了解更多
i80
视觉元素提炼,设计风格定义

有明确的战略思想和文化内涵,可更进一步将其视觉化,用恰当的视觉元素和符号易于被公众所理解接纳。

了解更多
i80
成品形式定义,材质工艺分析

应用过程中衍的一系列宣传品,什么尺寸规格最合适,什么材质工艺来表现,其中大部分取决预算和需求。

了解更多
i80
图形效果制作,视觉表现创作

视觉表现创作将品牌文化内涵和对应视觉元素,结合目标宣传品的需要,最大限度发挥设计的主观性。

了解更多
i80
制作效果调整,设计样品输出

检视完成后的整体效果,优化完美局部细节,制作实际尺寸样品以确定是否达能到预期的设计构想和目标。

了解更多

创意要素



创意必须具有创造性,而不是平庸的设计手法表现。广告传播的心理学表明,广告能否引起受众的注意并为受众所接受,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信息的有用性和新异性。



创意要用简洁、精练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表现广告的主题。诉求要单一、信息要明确集中。广告中所运用到的所有元素,如画面、声音、文字等都要为表现广告主题服务,不能游离于广告主题之外甚至与广告主题毫无关系。



广告创意不同于艺术创作,创造性必须要建立在广告主题的表达上,要在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中一针见血地指明广告所要诉求的商品信息,并且一定要注意诉求的精准度和表达的明确性。



“人性化”设计成为引人注目的亮点。所谓人性化,体现在广告创意中,就是指那些具体的、最大限度地适应生活和满足人们的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审美需求的广告。

设计原则

设计应在详尽明了设计对象情况和深刻领会其功能要求的前提下进行;设计构思须慎重推敲,力求深刻、巧妙、新颖、独特,表意准确,方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以用户为中心

用户需要是一切活动包括品牌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IBM成功奥秘在于其以顾客为中心的企业理念。尊重用户的习俗。习俗是一种已形成的定势,既是企业品牌设计的障碍也是其机会。正确引导消费者的观念。以用户为中心并不表明一切都迎合用户的需要,坚持自我原则科学合理的引导是品牌设计的一大功能。

求异创新

品牌设计须有创新,发掘独特的文化观念,设计不同凡响的视觉标志,运用新颖的实施手段。日本电子表生产商为了在国际市场上战胜瑞士的机械表,在澳大利亚使用飞机把上万只表从空中撒到地面,好奇的人们拾起手表发现居然完好无损,于是对电子表的看法大为改观,电子表终于在国际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做合适的设计

鲁迅先生说穿衣:"……人瘦不要穿黑衣裳,人胖不要穿白衣裳;脚长的女人一定要穿黑鞋子,脚短就一定要穿白鞋子;方格子的衣裳胖人不能穿,但比横格子的还好;横格子的胖人穿上,就把胖子更往两边裂着,更横宽了,胖子要穿竖条子的,竖的把人显得长,横的把人显的宽……"设计亦是如此,合适才好!合适就好!

发掘本质所在

设计大师深泽直人的沙发设计原理告诉我们,抛开沙发坐垫、靠背等,本质上它只是一张凳子。设计者要尽可能单纯的思考,根据所需进行相应设计。我们建议凡事不要急于动手,不妨先想想项目或者产品显著特点、目标客户与消费群是什么……

简洁、清晰、概念

简洁、清晰是以最为简洁直观的方式,达成有效的视觉沟通和传播,拒绝一切不切实际的象征意义与所谓内涵。概念则是以巧妙独到的设计理念和应用,给人以意外惊喜,使人印象深刻从而有力提升企业形象及文化内涵。

文化、规范、风格

品牌有其内涵,品牌文化底蕴决定品牌成就。品牌内涵由企业主动去倡导且被公众接受。品牌内涵的形成最终是由公众决定,能否占据公众的心智是为品牌成败的关键。

设计感悟

设计以人为本,拒绝任何规则与典范的,其本质就是不断超越与探索。让技术为用户服务,而不是让用户服务技术。

尽可能少的设计

Dieter Ram所提出的 10条优秀设计原则 更是被推崇为设计领域的黄金法则。作为一代设计巨匠,他的成就如此杰出,而他所倡导的这些设计原则,即使在30年后的今天,仍然能在设计界产生强烈地共鸣。

在这10条设计原则中的最后一条“优秀的设计是尽可能少设计”更是发人深省。我经常看到一些设计初学者们的设计作品就像是很多设计元素堆砌而成的,整个设计作品违反了上面这些设计原则中的一条,甚至几条,最终成为一个失败的设计。不妨在你做设计的过程中,不断地对照Dieter Ram的这10条设计原则,去思考和修正自己的设计,另外你也需要牢牢记住:少即是多的道理。

中原研哉(日本平面造型设计大师)在很多场合都提到了“这样就好”的设计理念——去掉不必要的修饰,更加注重产品的功能、内容以及给人带去的感受。他将这一理念体现在了他所主导的时尚生活品牌“无印良品”的产品设计之中,受到了年轻一代极大的欢迎。

更多 分享

一个最行之有效的方法便是REDESIGN——重新设计(无印良品的很多产品都是通过不断进行REDESIGN进化而来的,为此他们还专门举办了以REDESIGN为主题的展览与设计比赛)。

遵从设计的最佳实践
恰到好处的强调与对比

过多的强调等于没有强调,而且还会造成页面的混乱。而不分主次的强调则会给使用者带来疑惑。最后一点“过度使用颜色强调”是很多设计初学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强调的方式有很多种:色彩、对比、形状等等。而使用色彩对比时需要特别谨慎,因为它很容易过度,我在《帮你从零开始全面掌握UI设计的配色方法》一文中就曾提到,只在那些必须的地方使用颜色。对于一些次要的地方,比如一个文章列表中的标题,我们可以采用增加或减少灰度的方法来产生对比,这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强调方法,而且由于色度没有差别,它往往能给人更加和谐和良好的体验。

平衡不仅取决于物体的大小,更与它们的形状、颜色、背景等因素有关,相信自己的眼睛和感觉去调整你的设计,使它最终达到整体的平衡。

更多 分享

设计升华,精益求精


当我们呈现设计和功能时,都应该是十分聚焦的。围绕聚焦的内容,我们的设计应该清晰和大胆的传达给用户。


应用场景

艺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使用,无法实施的设计只能称为幻想

专注视觉,文化传承

持之以恒的学习是设计的来源,责任感是设计的原则,而灵感是设计的升华。

3450

文化

345+

品质

6000

创意

关联作品

生活是创意的来源,创意源于文化,创意源于自己。

近期更新

让灵感自由释放

版权所有 © 2015-2020 火印设计

备案信息:XSD0001